|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裁判文书 党团建设 庭审直播 法治中国行 预算公开 决算公开 “三亮”活动 亮党旗 亮党徽 亮身份

 

法院系统改革之现状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4-10-22 15:20:30


    随着时代的发展,法院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越来越多,现有的法院机制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应实事求是的进行改革,有昨于法院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真正的做到“人民法官为人民”。笔者通过在基层法院工作的的亲身经历,针对法院改革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当前法院面监的困境

    法院改革的目的,是保证法院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更好的做到在每一起案件都能体现公平正义,因此找准难点、找准关键点是改革必须抓住的牛鼻子。

    一、法院队伍的职业化建设落后,严重影响了法院审判工作。长期以来,法院都是实行行政化管理模式,法官也是参照公务员的管理方法,这样在法院系统里形成了以行政化为模式的各项审判管理和体制,主要表现在:一是审判机制的行政化。几十年来一直是按照合议庭研究案件,各级领导层层审批的审判方式。二是考核机制的行政化,许多地区对法院的考核与对政府部门的局、委的考核用一样的模式,把各种指标下发到法院,按要求去完成。法院内部的考核也是采取行政化的模式,不考虑案件的实际情况,定出某月必须立多少案,必须结多少案,有的把诉讼法规定的正常案件发回重审、改判等作为考核指标。三是法官职级行政化。由于法官职业的专业性特点,流动性小,许多法官干了几十年,仍然是科员级别,影响了法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同时严重影响专家型法官的成长,许多专业特别好的法官,因职务问题调动了,以至于有的中、基层法院找不出几个专家型法官。

    二、审判环境影响法院审判工作的质量,急需改善。一个案件的结果,体现了法律的威严,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当前影响案件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信访影响公正审判。许多当事人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法,信关系不信法。一些当事人把与被告打官司当成了与法院打官司。采取上访、闹市、威胁等手段,迫使法官不能依法审判。二是各种批复、指示影响公正审判。有的部门或领导经常批条子、转材料、听汇报,审判人员无所适从。有的政府下发文件、纪要等干予法院案件的正常受理、判决。三是内部环境缺少和谐,影响法官的公正审判。法官、法官得不到尊严和尊重,有的不考虑法官的承受能力,只压担子,有的法官几年得不到休假,这些都造成法官难以准确的完成独立思维,正确判断。

    三、司法保障不足,影响法官的审判工作。一是政法编制需要增加。人少案多的矛盾在基层法院还是非常突出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法院的案件数量在逐年增涨,但政法编制确不能增加,基层法院的法官有的年办案达到300件,无法做到精细审理。二是经费保障不足。有的法院办公没有经费,法官的工资不能足额发放。三是法官的人身、人格尊严受到侵犯城镇人口放,对法官职业失去信心。目前,当事人对法官的攻击大量存在,言语攻击、身体攻击、网络攻击时常发生,但保护措施和制裁措施没有,不愿办案或少办案成了一部分法官的主流思维。

    针对上述现象应解决的问题

    法官的地位十分重要,肩负着解决社会矛盾的历史使命,一个无所作为的法院,一个自身难保的法官,怎样能安心地为国家的法律实施,为经济社会,为人民安居保驾护航呢。

    一、切实加快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进程。培养品德好、素质高、能力强的业界尖子,坚持宁缺勿滥。规范法官的行政管理,审判管理经过一段时间后,退出行政化,尽快培养和重用专业型法官,实行行政和法官职业两条线。

    二、尽快发送法院和法官的内部环境。内部方面,关心爱护和尊重法官,调动积极因素,关注法官的身心健康。外部方面,建立当事人信访终结制度,规范信访工作。规范各级领导对法官的批转程序,减少以个人身份指导个案。

    三、应当尽快审判改革机制。尽快研究确定各地法院的人员编制、部门设立、管理体制、经费保障等。

    四、建立真正的分工明确,有责、有权、有利,、有罚的长效机制。对法院和法官的考核应退出行政化指标,制定符合法官职业特点的科学机制。上级机关应重视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不应闭门造指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