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裁判文书 党团建设 庭审直播 法治中国行 预算公开 决算公开 “三亮”活动 亮党旗 亮党徽 亮身份

 

关于法官维权、法官心理健康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成因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3-10-30 08:54:01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各种矛盾纠纷凸显,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法官这一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我们不仅仅应该从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者的角度来审视法官这一职业,更应关注法官在这种高智商、高强度、高风险、低收入现状下所承受的来自工作中和社会上各种压力时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问题的严重性,进而研究解决对策,使法官的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法官的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法官维权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经济转型期对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带来巨大的突击。法官虽然也是官,但法官的官纯是服务的官,为百姓解决问题的官,要想解决问题,必定要触及矛盾的焦点,在触动了个人利益、矛盾激化的情况下,法官的人身安全就成为最大的问题。从2008年到现在,克山法院的法官因为办案受到人身侵害的情况没法统计和计算,大多数法官都曾经有过权益受侵害的经历,只是受侵害的程度不同,尤其以执行最为严重,虽然现在都在倡导执行零强制,但面对无理抗法的群众,身体的对抗也避免不了。僻如电视剧《防线》真实再现了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危险和挑战。归纳起来法官在执法过程中权益受侵害的种类基本包括人格权和人身权两大类。比如法官受到当事人的谩骂、侮辱、诬告、陷害等对人格权的侵害和身体上受到当事人撕扯、扭打等造成的身体上的伤害,在激烈冲突时法官的身体、随身物品、车辆都是暴力抗法当事人的攻击对象。法官当前迫切需要维护和保障的权益包括: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生命权、名誉权、休息权、控告权、晋升权等十项权利。

    不法侵害的原因:一是法官在执法过程中自身存在不足;比如执法有失公正、工作方法不得当、没能很好地向当事讲明法律规定等,从而引起当事对法律裁决的不满情绪。二是执法审判的客观性。法律是客观的、强制性的规范,有一些事情情理可容,但法理难容,从而造成当事人不理解,如果法官不能做好解释工作,当事人就会由不理解而引发不满情绪。三是法官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法官职业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必须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和保障措施,而目前各级法院保障措施还比较有限,甚至缺失,导致一些攻击法官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

    维护和保障法官权益的措施包括:一是必须使法官享有的权益得到社会的认同。法官依法享有的审判权、生命权、名誉权等必须从政策和法律上予以确认,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予以保障,让法官拥有维护社会公正的能力和保障。二是法官自身要树立起职业的尊严。法官自身以高尚的职业道德为约束自己,要操守自持,要信仰公正,树立强烈的职业自尊和信仰,只有自己信仰了法律、坚持了正义才会筑起自身保护的屏障。三是构建法官权益安全保障机制。这种机制应包括体制保障、职务保障、人身保障等多方面的机体系。四是提高法官准入门槛,缩小法官队伍,提高法官待遇。自国家司法考试实行以来,法官的整体素质得到很大提升。虽然大多基层法院都感觉“案件多、法官少”,其实不是法官少,而是我们的法官没有从繁杂的案件整理、排期开庭、送达、调查等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换名话说我们的法官身兼多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官。真正意义上的法官其全部精力都应该放在研究案件的法律适用上,而目前法官队伍庞杂的状态,又给提高法官待遇设置很多障碍。五是加强对侵害法官权益的刑事保护。法官享有的权利具有双重性,对法官依法执行公务时人身权的侵害就是对国家公权力的破坏,其社会危害性远远要高于对社会普通人身权利的侵害,因此在法律上应设立相应的罪名以加强对法官权益的刑事保护。

    二、法官心理健康上存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法官要解决的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产生原因:1、疲劳或压抑的心理症状。基层法院大多存在法官断层现象,而法院案件量却有增无减,案件越来越复杂、难度却来越大,案多人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法院内部对办案人的结案率、调解率、上诉率等各项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法官办理案件是没有止境的,这批处理完了,还有下一批,而且这种劳动不是重复性的,每一件案件都有它的特殊性,都需要用心用脑去研究方案加以解决。因此这种来自内部的压力常常使法官感觉处于疲劳或压抑的心理状态。2、不平衡的心理症状。目前社会财富分配不均非常严重,法官所能得到的福利待遇和法官体力和脑力的付出严重失衡,尤其是基层法院受地方财政的限制,办案经费短缺,而法院司法政务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办案经费各项支出庞大,因此法官福利待遇少之又少,有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县,法官的工资都不能全额发放,更何谈福利。3、浮燥的心理症状。法院属于业务部门,相对于其他机关部门人员流动性小,升迁的机会多数靠法院内部串动,干了几十年的审判工作仍是助理审判员的比比皆是,加之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无理当事人上访、世俗观念、以及新闻媒体监督、名誉受损、身体受伤等,在高压之下,政治级别得不到晋升,法官待遇得不到满足,法官的情绪低落或浮燥心理便会油然而生。

    解决对策:一是法官面对种种压力,应该学会自我调适。首先要正视存在的压力,坦然面对,用积极的工作来减轻压在身上的包袱,对各项工作学会统筹安排,劳逸结合。其次是学会分解压力。一个人的压力两个人分担就变成了一半。对待工作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要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要积极和领导沟通,争取领导的支持,这些都是分解压力的有效办法。另外还要适时地释放压力。加强与领导和同事之间思想上的沟通与交流,把心理的苦闷和不快通过正常的交流释放出去。不时多运动、多健身、少饮酒,保持健康的身体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如果有太多有心理问题难以排解,可以通过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调适,打开心结。二是要从外部的机制措施上对法官权益进行有效的保障。首先要建立有效的基层法官职业保障体系。其次要提高法官的待遇,包括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助理审判员任期满一定年限就可以提升政治级别,从而提高法官的工资福利待遇,另外还应该适当增加法官的津贴标准。目前法津贴太低,基层法院院长能达到的最高法官等级是三级高级法官,其津贴也只有二百多元,严重不符合法官的高付出,也影响了法官社会地位的提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