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银行卡被盗刷案件层出不穷,犯罪分子的伎俩也五花八门。如何识破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提高用卡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减少被盗刷的几率,是每个持卡人所关注的内容。本文将对常见的信用卡盗刷情况进行分析,希望为持卡人防止银行卡被盗刷提供一些帮助。
银行卡被盗刷,一般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银行卡被复制,二是密码被窃取。而这两条对犯罪分子来讲,都易如反掌。
一、通过ATM机窃取信息
据专业人士介绍,目前国内银行卡绝大部分使用的是磁条卡,从物理特性上看,磁条卡自身具有信息容易被复制的安全隐患;从技术上看,要盗取磁条卡内的信息,只需要用相适应的读卡器即可完成。而读卡器是一种简单的电子设备,目前国内众多电子厂家都可以生产,且价格便宜,另外,犯罪分子安装在自动柜员机上用来窥窃持卡人密码的针孔摄像头,更是随处可以买到。银行卡制造的核心技术实际上已被犯罪分子掌握,犯罪分子仅需窃取持卡人账号、密码等信息,即可伪造复制一张克隆银行卡,并利用“克隆卡”窃取资金。
二、通过网络窃取信息
不少网银客户在网上购物时,由于登陆了犯罪分子设下钓鱼网站,从而导致账号和密码被盗。又或因为收到不法分子关于“网银”的虚假信息,误登陆钓鱼网站,导致帐户中的资金被盗,造成损失。据了解,犯罪分子通过虚假的购物网站,或群发“网银”的虚假信息,并注明需要登陆的网站地址,事实上一旦用户登陆钓鱼网站,犯罪分子即可通过后台网站获取其账号、密码、动态口令等信息,并迅速登陆真正网银,将账号内资金转走。网银用户使用网银交易时会在计算机中留下个人信息如账号、密码等,此时如不法分子利用黑客程序进行攻击,便会轻而易举的获取账号、密码等相关数据,从而达到窃取卡内资金的目的。
三、在消费过程中盗取资料制伪卡
一些不法分子将目光对准了超市、商场、酒店等消费场所,犯罪分子先派人潜入上述消费场所从事收银等工作,利用银行卡信息采集器在顾客刷卡消费时盗取银行卡磁条信息,并通过针孔相机记录下银行卡密码,伪造银行卡,之后盗刷现金。而许多持卡人在输入密码时安全意识不强,甚至到餐厅等公共场所消费,为图方便,经常将卡片交由餐厅服务员到柜台刷卡结账。而卡片在离开持卡人视线时,一些装有复读设备的POS机便将卡片信息测录下来,犯罪分子凭此信息可用来复制卡片进行盗刷。
四、怎么防止银行卡被盗刷
刷卡消费过程中,尽量不要将银行卡交由他人代刷,如有必要由服务员刷卡,应注意服务员的刷卡次数,以及服务员手中是否藏有用来测录的不明物体,同时,持卡人在输入密码时,应当用手遮挡,防止被他人偷窥,并适时变更银行卡密码。在夜总会、酒吧、KTV等娱乐场所,因灯光昏暗,持卡人往往喝酒过量,容易思想麻痹,最易被不法分子趁机下手。另外持卡人不要到非法套现点进行刷卡套现,更不能参与养卡,这些场所更容易遭人窃取银行卡信息。
对于爱网购的持卡人,购物时,尽量选择具有安全保障的网站购物,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网址链接,在使用银行自助柜员机,要检查是否有异常装置,一旦发现卡被盗刷,应当及时拨打银行客服电话止付,并报警。
此外,市民在银行卡自助柜员机取钱时,应当注意柜员机是否安装有异常装置。
针对上述银行卡可能被盗刷的原因,我想除了用户本人的粗心大意外,银行方面也有一定的责任。
储户出于信任,把自己的金钱交由银行保管,而作为保管方的银行使用技术落后、安全隐患大的磁条卡,因此不能不说银行卡频遭盗刷银行有一定的责任。另外ATM机归银行所有,那么它日常的管理和养护就应由银行负责,所以无论犯罪分子通过什么手段在ATM机上窃取储户信息,造成银行卡被盗刷,都应由ATM机的所有方承担责任。其他的由于用户个人原因使用不当或是意外泄漏银行卡信息等造成的损失,应有用户个人承担责任。
试问银行如果换用IC卡,卡被盗刷的几率会降低吗?答案是会降低,但是现在全国使用的POS机、ATM机等,就要全部更换或者升级,再加上IC卡的成本也比磁条卡高,总成本会非常惊人。并且如果银行这么做了,也不会给银行带来多少收益。
银行明知道磁条银行卡安全隐患大,却不去进行必要的技术升级、银行卡换代和ATM机等设备的更新,而且在持卡人实际发生损失时,还极力推诿、狡辩,不承担责任。很多遭盗刷的受害人在报案的第一时间都会遇到接警的公安人员以不是要你到户籍所在地去,就是让你到办卡所在地或者案发所在地去等理由不立案。无非是为了减少这种出力不讨好、侦破难度大的案件,以提高所谓破案率罢了。这样的不作为,无疑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所以,银行卡频遭盗刷、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是相关部门的不作为。
通过上述的分析,本人认为只有用户、银行、公安和相关监管部门通力合作,各司其职,才能降低银行卡被盗刷的风险,为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银行卡使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