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口腔科医生,2019年底经过严格的考核程序,我成为了一名人民陪审员。2020年5月25日我参加了人生中第一次陪审,第一次坐在法官身旁---人民陪审员这个位置上,庄严神圣感油然而生,我的心一直在怦怦跳。这是一起刑事盗窃案件的公开开庭审判,审判长娴熟的庭审技巧让我印象深刻,整个庭审过程更是让我难以忘怀,初次陪审,我有几点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为什么一个人会屡次在一个问题上犯错?这次参加陪审的案件被告人是一名男子,之前因犯盗窃屡次入狱,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屡次入狱?庭审时他说他出狱后无法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没有经济来源,也许还因为世俗的眼光、他自身的心态、他的懒惰不思进取,或是其他什么样理由呢?他选择了回头路。庭审时听到他的这些辩解,我想起路边拾荒的老大爷,烈日当头下清扫大街的环卫工人,在工地里以出卖力气讨生活的建筑工人,他们不都是在社会底层顽强生活的人吗?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劳动创造自己的生活!在我们生活中,没有这样那样优越条件的人太多了,生活不容易的人也很多,但是他们都没有给自己寻找去实施犯罪的理由,这名被告人的辩解是对生活的不负责更是对他自己人生的不负责!有这么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大脑,走不出自己的观念,到哪里都是囚徒。”在最后陈述阶段,这名被告人说自己犯了错误希望法庭能给他从新做人的机会,我似乎看到了一份他向往新生活的希望和悔改之意。
二、在陪审过程中,我一直关注着参加旁听的一对老夫妇,他们是这名被告人的父母。庭审时得知,案件审理时这对老夫妇一一找到了被害人,给予补偿,取得对他们儿子的谅解。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的确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但是已经年至七旬的他们,还在为儿子四处奔波,想用他们的绵薄之力来帮助儿子,感化儿子,这份敢于担当的勇气值得学习。但这世间并无后悔药,亡羊补牢不知是否为时尚晚?
三、人生中的第一次陪审,体会到了法官工作的不易,也体会到了人民陪审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刻含义,我作为一名编外司法公正人员,特别珍惜和热爱这份工作,这是人民和法律赋予我的神圣职责,我作为一名“不穿制服的法官”要做到与法官思维互补,真正发挥人民陪审员的职责与作用。